存貨周轉不良的源頭包含哪些指標?又有那些異常會造成企業營運失常呢?利用面版診斷存貨績效及預警用料風險,建議從三方面下手:
一、原料用料異常
從日常管理監控「該用不用」、「該進不進」、「該買不買」的料,包含買太早、買太晚、買太久(LT比以前長)、買太多與買不好(不良品)等異常都會導致囤料或缺料,修正這些項目都會立即改善存貨狀況。
二、成品、半成品用料異常
從日常管理找到太早做、做太多、做壞了的成本與半成品,該用不用時,馬上造成原物料囤積,該進不進時則會導致遲交或LT變長,該買不買可能導致缺料。
三、造成庫存風險的料號
除了放太久及用太少的庫存料品會引起呆滯損失外,企業最常見的問題是庫存管理未建立標準,例如料號缺乏安庫管控、採購前置期及採購批量未設立基準,這些會增加無效存貨。
由「採購」、「製造」與「銷售」職能三管齊下修正用料異常,解決存貨難題,提升庫存周轉,可強化企業的管理體質,最顯著的便是提升「訂單準交」與「確保營業收入」相關指數。總結,BI能夠讓決策者在簡單、直覺的面版與報表中,預警異常數字、快速修正庫管理缺口,使組織的反應更迅速,強化競爭優勢,促進企業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