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有越來越多Youtuber或網路商家抱怨演算法讓他們無所適從,自己的影片或貼文被社群平台忽略,等於剝奪了產品通路與曝光機會、斷絕所有商機,而讓這些創業者憂慮的主要原因,說到底就是缺乏「穩定」的獲利環境,也找不到所謂的規則可以依循。這種現象其實反映在各行各業,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未來也許有一半以上的職務與科系將會從地球上消失,如果你沒把握幫孩子選填有錢途的志願,更不可能掌握市場的瞬息萬變,由此可推判,無論是個人或社會整體過去的經歷,參考價值都只會慢慢降低,甚至有可能完全偏離主流與事實,管理者要作好決策,只憑主觀經驗將會變得非常危險,唯有隨時觀察數據變動,才能洞悉時局,不被潮流推翻、緊抓趨勢起伏,延長原本短暫的營收高峰。
企業對內對外的一舉一動都會產生數據,但零散的數字若無法有效組織應用,反而會誤導管理階層,讓資源難以發揮最大的功效,像是通路或業務費用的定義常常被不同單位各說各話、僅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來呈報,在不同標準下,高層只能看到失真的數字,對分析一點幫助也沒有,更不必說讓數據成為決策利器了,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流通業者選擇導入BI的原因,
商業智慧協助企業爬梳繁複的產品與通路,解決原本人工作業無法正確歸類的問題,並設定合理且統一的計算公式,讓各產品與通路的費用、業績、毛利、貢獻度一目瞭然,自然而然就變得容易找出獲利的關鍵因素。
流通業者除了藉由BI取得重要分析數據,更能比對時間週期來增加預測的準度,亦或用相近的歷史銷售額稽核同樣時間區段(如月、季、週年慶)的各種費用,這對於變數過多的流通業來說,有非常大的助益,例如台灣某家醫美產品製造商,據點遍及全台與東南亞知名通路,產品和組合包相加更達數百種,各擁有不同之行銷活動與贈品搭配,完全無法以經驗來判斷行銷費用與贈品費用是否在獲利之合理範圍內,但自從利用BI聚焦「當月費用大於總費用5%的科目」,再與過去三年相當營業額之月份同科目費用相比,就能知道費用漲幅是否正常、又應不應該重新分配規劃,該公司每個月月會前以BI自動發送費用異常警訊,讓常差旅在外的高層能更快速輕鬆地進行例行管理。
另一家藥粧品牌的改變是利用BI排行榜功能化繁為簡,將報表由明細轉為重點分析:如顯示不同通路中,賣最好、高成長與高衰退的關注優先順序,除了聚焦快速外,還能同時了解業績、毛利率與貢獻度,甚至與贈品的關係也一覽無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