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起,全球陸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掀起半導體晶片缺貨潮,使汽車、手機、PC與筆電等產量嚴重下滑,加上遠距辦公與數位轉型需求,相關原料水漲船高,製造業面臨急遽的預算不確定與成本波動挑戰,甚至演進為以週為時程的報價單位、不斷打亂企業的採購計畫;對相關製造業而言,進價的瞬息萬變若不能即時反應在BOM表上,會不斷導致毛利失準的訂單,為獲利增加極大的風險。
以人工維護成本報表、更新報價依據,除了跟不上市場的變動,BOM表結構的複雜組成,更可能引發人為失誤、成為負毛利的溫床,所以本文將從變價分析切入,為您介紹BI毛利模擬之強大效益。
下圖以BI建立之變價模擬分析,瞄準未結訂單為主要目標,關鍵原因是配合產業特性,在還有調整售價空間的機會時,儘可能溝通改善:
自各種資料來源取得即時原料進價、製造費用與耗損率等詳細數據後,以各種維度劃分精確之成本與毛利,在左方輸入控制項中調整定價或售價,即可在右方模擬出實際售價調整後的毛利變化,如上圖將定價增加15%,接單毛利(率)之模擬值便能與實際值比對差異,準確估算最佳定價落點,以維持理想利潤。
除了彙總的數據,也可利用不同的角度發掘更細微的警訊,如圖中模擬對比的柱狀圖,使用了預交日與品類兩種維度,可清楚看見不同時間或不同分類在調整售價後的毛利表現;最末則是以排行榜方式列出最須關注的前五大客戶、前五大異常利潤品項,讓管理者能夠抓住輕重緩急,減輕工作負荷。
下面再將柱狀圖切換成堆疊圖,分析的角度變成毛利正常品項(毛利在預估值內)與異常品項(毛利未達預估值)比較:
我們可以明確了解異常毛利品項所佔的比例與金額為何,掌握不同時間與品項內可能發生的虧損,讓管理者能在未結單前,儘速擬訂因應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