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路經營首重「獲利」,但決策層想了解各通路營收增減趨勢,或是利潤是否如預期,通常要仰賴人工蒐集資訊、費時費工做成報表後,才能得到有分析效益的數據,但每月只舉行一兩次檢討會議,實在無法應付競爭多變的市場,加上活動檔期幾乎覆蓋各週、月、季,一個錯誤的決策,可能就會引發一連串的虧損,當組織反應速度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更凸顯了資訊通透的迫切性與重要性。
以戰情室模式進行通路營運監控,自動即時又可避免人為誤差:
BI可減輕過往MIS繁重的人力,配合使用者需求,自動轉換情境視角、提供正確無誤的營運情勢,再以圖表呈現可視化數據,即時、彈性、鉅細靡遺,一次掌握所有重要資訊,如上圖,決策層能夠從業績、達成率與毛利切入,觀察現況與目標的差距,同時藉由中間的趨勢圖理解狀況是變好還是每況愈下?最後再由通路、部門與品牌TOP5排行榜關注重點項目的毛利與成長率,從出現問題的地方發掘機會,探究弊病背後的因果,持續改善、回歸獲利正軌。
有BI為基礎所打造的通路營運監控平台,每個數字都能向下找到支撐的分析報表,深掘未達標的確切原因:
由儀表板展至明細報表,利用紅黃綠等警示色彩可以快速聚焦缺口,例如二月份的達成率與毛利皆接近預期,業績卻大幅衰退,這時就要檢討業績目標的設定是否合理。再看五月份,業績成長5.2%,但是金額及淨利率都未達標,則必須再深度分析哪些通路或活動反應不佳、影響總業績下降?八月的毛利率高達16.91%,淨利卻低至-21.81%,如此的表現多與通路費用有關,可展開當月費用細項加以檢討,避免「賣越多賠越多」的情況再次發生。
下圖則由品牌角度觀察均價調整後,對於業績增減的影響:
品牌ei***為該公司主力商品,今年均價暴漲39.3後,嚴重降低買氣與獲利,銷量大幅減少88.57%,需再三評估市場的接受度與定價策略。反例則為品牌M***,今年均價增加24.44後,市場接受度高、銷量與去年無異,但成本上揚幅度驚人,限制獲利發展,務必針對成本組成再次檢討精進。
通路營運監控平台以可視化數據降低經營的不確定性,協助控管影響達成率的變因:
- 通路數據-監控通路成本與利潤
- 通路費用與營收效益
- 淨利率與營收占比
- 正品銷售成本
- 贈/備品銷售成本
- 營銷數據-掌握數據趨勢及問題
- 營收達成率
- 營收成長率
- 毛利達成率
- 毛利成長率
- 商品數據-了解商品在市場的競爭力
- 主力品牌毛利率
- 商品毛利率
- 部門數據-了解部門運作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