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客戶為國際頂級沙龍美髮品牌,營運模式包含80%以上OBM以及 20%OEM/ODM代工,因產品線與銷售管道多元,涵蓋官網、電商、門市、百貨公司、美髮沙龍、量販店及藥妝連鎖,當加工需要數個月採購與排產的前置時間,通路訂單又得耗費一兩天出貨時,「掌握現況」與「準確預測」就成為營利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
圖為該案例客戶2月份之海外戰情儀表板,所有目標與達成率一目瞭然,管理更直覺。
從警訊找商機,快速防堵缺口、乘勝追擊
對日理萬機的決策者來說,報表中詳盡卻巨量的營運資訊,通常也是管理失焦的開始,BI根據所需要的主題呈現彙總資料,再定時發送「未達標」警訊的設計,反而能協助管理高層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往下鑽研找出癥結。
系統每日主動推送達成狀況到相關人員的email信箱,每月再寄發上個月的業績總表,列出所有部門負責通路的業績與達標率:
底色綠色的為產品線通路達成平均值,下方白灰色的為各通路表現狀況,乍看之下幾乎所有產品都已達標,但本表卻指引出最大的問題---「產品線一」的網店通路只有35.10%的達標率,「產品線二」則是兩家量販店通路出現42.57%與42.00%的不如預期,業務主管只要針對未達標或業績下滑嚴重的通路追查即可,請各部門秘書核對該通路的出貨狀況、門市查詢百貨對帳表,通常能馬上找到根本原因、及時改善或調整策略。
客戶分析與久未交易客戶名單:
上圖為單一業務所負責的客戶名單,以時間維度觀察業務對客戶的推動狀況,並將客戶分類為「有效客戶」、「待觀察」與「久未交易」等級,除了能發掘值得培養的VIP外,當出現久未消費的情況,還可將客戶轉移至其他業務名下,盡力改善客戶關係。
找到促銷活動與商品的關鍵連結,善用趨勢分析複製成功模式
多品牌又採多通路經營,管理結構自然複雜多變,若無法以不同維度交叉展現營運數據,很難察覺數字背後要傳達的訊息,BI彌補了獨立維度報表沒辦法發現的問題,可隨時抽換或搭配時間、產品、通路的達成表現,使獲利的障礙輕鬆浮出檯面,尤其是以時間維度做的趨勢或同期比報表,更有效掌握流通業的檔期表現:
如上圖,通過月分追蹤各品牌的主要通路年度銷售狀況,持續觀察實際值與達成率消長,可在活動前、中、後全面審視檔期效益,協助行銷部門調整策略,規劃更成功的促銷活動。
根據部門業績報表所示,發現「量販通路A」二月份出貨量大幅減少,從產品面分析,發現是「產品二」足足掉了一半以上,幾乎減少該通路一半的營業額:
以此趨勢追蹤活動執行狀況,得知該月網紅曝光帶動成效不佳,未來應調整檔期模式,或更動產品品項的促銷方案。
另外,通路經營不能只看業績,毛利率與淨利率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若BI呈現的利潤趨勢是每下愈況,則可深入分析進貨價格與銷售延伸費用(活動、廣告、罰款等)等變因,探究是哪個環節造成獲利缺口,進一步變更流程或行動方案,將步伐導正至原訂目標的方向,並持續觀察表現趨勢是否維持在理想狀態
如上圖,在通路客戶淨利表中若發覺毛利下降,可從「營業費用鏈結」直接鑽取至費用細節,探究發生原因及分布狀況。
準確預估產、銷量能,以「下單建議表」優化採購時機
據BI同期比銷量得知,案例客戶2022 Q1較去年同期成長25%,前景一片看好,但為滿足快速消費市場型態,除了叫貨後須立即出貨,更要準確拿捏採購與生產的步調,避免庫存積壓或供不應求。過去依賴人工蒐集資料、建置月報表,管理層一個月只能檢討一兩次產銷量能,難以應付瞬息萬變的通路與成本波動,導入BI後速化評量頻率,現在改為每週以庫存判斷是否要跟催、協調廠商進貨,每月再根據市場檔期等資訊,斟酌微調生產數量,如下圖「下單建議表」,聚焦近90天出貨成長率高及出貨量高的產品做需求預測,推算預估缺貨日:
(點上圖可看大圖)
歷史銷售量是決定備貨多寡最重要的因子,BI以庫存、在途庫存、預計到貨日、採購金額與運費趨勢等因素,拆解並細緻化進貨行為,可大幅降低預測的誤差,讓企業買得準又買得便宜,以創造更好的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