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交易的出現,讓消費者可以更方便比較不同供應商的商品資訊與價格,進而選擇最優惠的項目進貨,這種高透明度的買賣模式,讓沒有其他加值優勢的通路,陷入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中,迫使流通產業必須爭取更多客戶、卻同時維持相同的銷售費用,才能維持一定的利潤。但企業在面對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和市場趨勢時,卻得花費更多的應變成本,例如業務可能要增加聯繫客情的頻率、內勤必須不斷更新庫存或訂單報表,來提供最即時的戰況分析等,本期電子報將以「久未交易客戶」為題,應用BI自動預警功能,即時凸顯應注意卻未注意的缺失,降低管理費用與時間的消耗,讓人力與開支全花在刀口上。
品項複雜且客戶眾多的流通業,其實很難察覺哪些客戶正在慢慢流失、哪些常態訂單下單週期正拉長,叫業務隨時緊盯名單起伏,又會擠壓到其他重要的銷售行程,讓管理階層左右為難。許多企業希望利用BI分析客戶回購週期、規劃主動預警機制,但客戶的購買頻率可能因為各種產線需求、採購計畫或是庫存現況而有不同,因此,評估「久未交易客戶通知」,應該依照怎樣的標準來設定警訊?規範公式呢?
上圖以月預交日定義(12/1、8/1與7/1)訂單出貨日,取得客戶A最近三筆訂單內容,將三筆訂單兩個間隔日期平均後,得到77天的週期概數,(12/1~8/1:122天 + 8/1~7/1:31天)/2=77天。
此時若加入更前一次或後一次的訂單區隔,就能得到回購頻率的變化趨勢:
如圖,預交日6/1與8/1訂單平均間隔31天,(8/1~7/1:31天+7/1~6/1:30天)/2=31天,所以得知購買頻率是下降的(31→77),可能要同時關注客戶購買的金額以及品項,進一步分析訂單是否已流失。
取得了趨勢,企業可以自行設定各種異常回報,例如當下次訂單超過該客戶例行週期時,則由系統自動發送警訊通知業務,或是讓每筆訂單都能連結到消費歷程,觀察回購逾期的狀況是否趨向惡化,預測哪些客戶可能流失,並及時採取挽留措施:
|